在当前全球军事航空领域,美国的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无疑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这款轰炸机的诞生不仅响应了当今日益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还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需求。与其他国家的军事需求相适应,B-21的设计不仅要超越传统轰炸机的能力,还要应对现代化的防空系统和敌方的高科技武器。
美军现役的轰炸机可分为三种类型:B-1B“枪骑兵”、B-52H“同温层堡垒”以及B-2A“幽灵”。其中,B-1B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B-52H则起源于50年代,而B-2A则属于80年代的产物。尽管这些轰炸机曾在冷战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了缺乏隐身能力的短板。面对越来越精密的防空技术,这些老旧的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的生还概率已经变得越来越低。而虽然B-2A具备隐身技术,但其高昂的造价和有限的生产数量(每架高达22亿美元,总成本450亿美元,最终只生产了21架)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负担。到2023年4月,美军轰炸机的规模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剩余的B-52H、B-1B和B-2A总数合计仅为139架,并且这些机型均已停产。基于这些现实情况,B-21应运而生,旨在替代这些过时的轰炸机,成为美国空军战略打击力量的核心。
B-21的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2010年,美国空军启动了下一代远程攻击轰炸机项目(LRS-B),并在2015年将这一项目交给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进行研发。2016年,美国空军正式为其命名为B-21“突袭者”(Raider),这一名称源自二战时期“杜利特袭击者”部队的英雄事迹,这支部队曾在1942年成功袭击了日本本土,鼓舞了美国人民的士气。经过多年设计和评审,B-21的首架原型机终于在2022年12月亮相,地点是在加州帕姆代尔的制造工厂。紧接着,2023年11月10日,B-21在加利福尼亚州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这标志着B-21朝着成为美国下一代搭载核武器的隐形轰炸机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且在2024年1月,B-21进入了低速初始生产阶段,进一步靠近了量产的目标。
展开剩余52%随着B-21的新原型机即将进行新的试飞,许多人对其未来技术和性能的改进充满期待。从设计角度来看,B-21采用了飞翼式无尾布局和背部进气的独特设计,这使得其隐身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在新原型机的改进中,预计可能会在这些基础设计上进行优化,比如涂层、雷达吸波材料、声学和热信号管理等方面的升级,从而进一步增强其隐身效果。在航电系统方面,也有望配备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传感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以及先进的信号处理设备,这些都将大大提升B-21的战场感知能力和决策效率。
然而,B-21的试飞和制造进度较为缓慢,从2011年项目启动至2023年首飞已过去12年,而自首次试飞以来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才迎来了第二架原型机的出现。B-21的生产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首先,目前仅有帕姆代尔42号工厂能够进行B-21的生产,这家工厂的设施和产能有限,年产量预计难以突破10架,这与美国计划到2030年生产100架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次,新材料和先进生产工艺的应用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显著上升,再加上疫情影响和供应链的不稳定,导致了B-21的制造成本进一步攀升,甚至出现了“造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同时,美国的军费预算面临压力,这也使得B-21项目的资金获得面临不小的不确定性。不过,尽管如此,B-21的装备数量目标却有了显著提升,有报道称,未来美国或将装备145架B-21,较原先的100架目标大幅增加。然而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是否能够完成这一目标仍然充满悬念。
有趣的是,虽然B-21的首飞时间比中国的歼-36和歼-50六代机要早一些,但在试飞节奏上,歼-36和歼-50的进展却远远领先于B-21。截至2025年4月,歼-36已经完成了至少7次试飞,并且在试飞过程中进行了许多高风险科目的测试,这一试飞进度远超传统战机的试飞节奏。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歼-36和歼-50六代机可能将在B-21之前正式服役。
中国与美国的B-2、B-21轰炸机相对的则是轰-20隐身轰炸机。自几年前轰-20的消息曝光以来,尽管外界一直对其首飞时间进行了多次猜测,但至今仍未有明确的首飞日期。从官方披露的信息以及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进程来看,轰-20的首飞时机或许已经不远了,大家都在等待这一新型轰炸机的亮相。
发布于:天津市蚂蚁配资-配资正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2024年正规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